
我們看過太多年輕人因為好奇、壓力或環境誘惑,接觸毒品,進而讓人生偏離軌道。毒癮不僅毀了一個人的未來,也讓整個家庭籠罩在焦慮、無助與絕望中。對大部分的家庭來說,孩子吸毒是可恥的、需要隱瞞的事情,然而,也有一些家庭,選擇勇敢求助,透過專業幫助,為孩子找回人生的主導權。
建志是中心的畢業生,穩定將近一年的時間,認真的讀書備考醫學系。大學時的他吸食安非他命,放棄學業,加入幫派與詐騙集團,只為了賺錢享樂、吸毒。但在家人的支持與戒毒中心的協助下,重新站穩腳步。儘管最終仍需面對司法的代價,但他的態度卻令人動容。
故事得從建志的家庭開始說起:
健全的家庭,就不會有孩子吸毒的問題嗎
建志的父母親都是公務員,安分守己、勤勤懇懇地奉獻一生。他們育有三個兒子,個個是第一志願的高材生,原本是人人眼中的優良家庭,誰也沒想到最小的兒子建志,會在高中時期染上毒癮。
他接觸的是「安非他命」,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,常見外觀為白色結晶體,有點像冰糖。安非他命通常透過吸食器「水車」吸食,少數以注射或口服等方式進入體內。初期吸食會讓人感覺精力充沛、自信提升、思緒清晰,甚至產生一種「全世界都以我為中心」的錯覺,但這種短暫的亢奮會快速消退,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心理依賴與情緒失控。
建志初次吸食後,愛上了那種虛假的滿足與自信,但他知道自己吸毒會危害家人,於是選擇離家出走,加入幫派,成為詐騙集團的一員。後來聰明的他更是當上幹部,賺取大把現金,用來吸毒與享樂。
落網關進監獄,他沒有改過自新
短短不到一年,詐騙集團就被檢警以一張搜索票連根拔起,主要幹部全數被捕。建志也在其中,被關押在監所四個月後,父母才將他保釋出來。
回到家的建志,沒有因為被抓就收斂行為。面對官司帶來的焦慮與壓力,他再次吸食安非他命來「強化自己」,想依賴虛幻的藥性,讓自己能面對爛泥般的生活。結果這次症狀變得更加嚴重,他出現偏執、幻聽、失眠、易怒等情況,與家人相處極度緊張。
這次,建志的父母沒有猶豫,開始積極尋求專業協助。在觀察我們的粉絲專頁一段時間後,直接驅車前往我們的戒毒中心。當中心的輔導員與建志母親面談時,母親流著淚說:「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,我只想救我的兒子。」
專員帶著建志一家人實際參觀中心,跟父母說明這裡的課程後,母親淚眼擦乾,堅定地表示:「我要讓兒子來這裡戒毒。」
學會面對,為人生負起責任
建志進入戒毒中心後,展開了漫長的自我修復過程。在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,處理毒癮這件事,並不只是單純「戒毒」,而是透過一連串的課程,調整學員情緒、培養自信與面對能力,加上正確的價值觀重建,幫助他逐步建立面對生活的能力。
道理很簡單,有能力面對生活,處理一切難題,能夠穩定情緒,此人沒有理由再吸食毒品,也可以選擇過正常的人生。
延伸閱讀>>毒癮者要怎麼面對錯誤?只能靠毒品逃避嗎?
建志剛開始也有過逃避、武裝自己,但在中心輔導員的引導下,他看到了自己人生的選擇與責任。他說:「以前我把所有責任推給別人,我吸毒都是家人害的,因為這樣我就可以逃避自己的責任,隨心所欲地對父母發脾氣,但是現在我面對自己做的一切,我真的知道我錯了。」
經過一段時間的課程洗禮,建志從一個逃避壓力、依賴毒品的少年,轉變為一位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年輕人。他開始重新學習如何與父母溝通,他的父母也在建志戒毒的過程中,學習「放手」與「不責備的支持」。
最終,建志成功畢業,並回歸校園生活。他重新融入同儕,重拾書本,訂立未來目標,決定要考上醫學系,他的臉上出現久違的笑容,戒毒中心的職員們也都為他感到高興。
面對刑期,他無所畏懼,勇敢負責
兩週前,一通電話響起。電話中,建志的母親聲音哽咽,她收到法院對建志詐欺案的最終判決:有期徒刑兩年。母親無法接受,眼看孩子已經痛改前非、遠離毒品,為何司法系統不能給他一次機會?
「他已經那麼努力了,還戒菸,學習上也穩定下來,為什麼還要關他?如果他因為這樣又再次吸毒怎麼辦?」母親焦慮地哭問。我安撫了她的情緒,也知道這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努力改變的事。當晚,我主動傳訊息給建志:「你還好嗎?」
他的回覆,讓我至今難忘。
他說:「知道要關兩年,一開始覺得刑期很長,但我轉念一想,吸毒的時候做過的壞事很多,被罰的這條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。說真的,為我犯的錯負責任,我沒有怨言,我覺得這沒什麼。倒是我爸媽比較難接受,我告訴他們:如果要學習,我走到哪裡都能學。到時候我可以帶書進去監獄讀,反正我本來就喜歡讀書。」
這是一個真正學會「面對」的年輕人,不再逃避,也不責怪他人。當我把建志的反應和同事分享時,同事非常感動,我們都沒想到,建志可以如此勇敢,即便面對監獄刑責,他也坦然接受、負起責任,無所畏懼。
相關文章>>戒毒中心不是牢籠,而是新生活的起點。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,讓吸毒孩子重生
真正的自由,是從內心改變開始
毒癮不是絕望的代名詞,一個人的毒癮人生能否扭轉,關鍵在於他願不願意改變。我們精心面談,挑選有意願戒毒的學生,就是為了讓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,彼此加油打氣,一起變好。在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,除了讓人不再吸毒,更是幫助他重新學會負責、選擇、承擔與前進。
我們的戒毒中心陪伴無數個像建志這樣的年輕人走過黑暗,重返光明。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經歷類似的困境,請記得,尋求幫助不是軟弱丟臉的事情,而是勇敢的第一步。
人生仍會繼續,要變好或是變壞,選擇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