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吸毒行為背後的痛苦:為什麼責罵會讓孩子越吸越多?
戒毒專線:05-6625500
多數家庭在發現孩子吸毒後,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憤怒、否定、羞辱,因為社會文化普遍將毒癮者視為「敗類」「不孝子」「社會毒瘤」。當貼標籤的人來自最親近的家人,會造成怎樣的結果呢?
我就爛!被家人放棄的他一路壞到底
畢業生阿志,回顧自己吸毒時的荒唐歲月,他說:「我爸是警察,從我有記憶的時候就是個很嚴肅的人,家庭教育嚴格,要是成績沒有達到目標,回家就要被揍。高中的時候,同學看我壓力很大,分我一支K菸,我一抽,整個人暈暈茫茫的,天旋地轉。剛開始不太喜歡那個感覺,幾次之後發現其實滿紓壓的,我就開始頻繁碰毒了。」
考上大學,搬到外地的阿志,更加肆無忌憚的吸毒,直到曠課數太多被退學,阿志的父母才驚覺孩子染毒。無法接受的父親立刻大罵阿志,甚至棍子伺候!阿志說:「我被打出家門,那時候我的叛逆心態完全被激發,心裡想的是:既然你說我爛,我就爛到底給你看!爛到丟你這個當警察的爸爸的臉!」
於是阿志離家,一步錯步步錯,走向了無法回頭且充滿罪惡的路。
為什麼責備與暴力會讓問題更嚴重
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家長的不安和憤怒,孩子吸毒,最痛心的一定是爸媽,要父母不去指責孩子,真的很難,但是我們想讓家長知道,責備與暴力往往會讓孩子更沉迷於毒品,許多爸媽打電話求助,有一個共同的疑問:講也講不聽、罵他揍他也沒用,為什麼會這樣呢?
因為當家長打孩子、罵他「沒救了」、甚至對外隱瞞事實,會讓吸毒的孩子處在「被拋棄」的情緒中。這些負面情緒對成癮者來說是極大壓力,無法面對的他,只能再次吸毒麻痺自己,吸毒變成逃避情緒與痛苦的手段,反而讓戒毒更困難。
延伸閱讀>>好想吸毒!毒癮者的注意力能轉移嗎?看戒毒中心怎麼做!
很多學生願意進戒毒中心,最後一次和家人的談話,反而是和平的,就像阿志的父母也是整理好心情,心平氣和的問阿志:你的生活已經一團亂了,你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?爸爸媽媽真的擔心你,你自己呢?你想不想戒毒,想不想改變?
和平的談話讓阿志的焦點不再是情緒、態度,於是他安靜思考爸媽的話,一陣沉默後,淚流滿面的點頭:「我想戒毒,求你們幫幫我。」
讓專業介入不是丟臉的事
那麼為何原本排斥和孩子溝通的爸爸,能有這樣的轉變?這都要歸功於不放棄的媽媽,阿志的媽媽上網搜尋許多戒毒中心的資訊,最終打電話和我們求助,專員讓媽媽先來中心參觀,彼此認識,在這之中,也了解到媽媽夾在老公和兒子之間的為難,於是專員教阿志媽媽,如何和先生溝通,鼓勵先生來認識戒毒機構。
第一次是媽媽獨自一人來參觀,第二次帶著先生一起來,在和中心的其他戒毒學員聊過以後,阿志爸爸的心理有了不一樣的想法,間接促成那次的和平對話,最後成功提升兒子的戒毒意願,把孩子送進戒毒機構。
孩子吸毒或許讓你覺得丟臉、難為情,但請記得,只有你能幫助孩子面對毒癮,處理毒癮。如果連爸爸媽媽都對此閉口不談、裝作若無其事,那孩子是不可能有戒毒意願的。
促成戒毒這件事發生,需要很多的溝通、包容、耐心,當家人為了收拾毒癮者的爛攤子,已經筋疲力盡的時候,更應該尋求專業的幫助,讓事情能往好的方向發展,不要持續惡化下去。
相關文章>>吸毒家人罵不聽?戒毒專家:正確溝通才是關鍵
搭起溝通的橋樑,讓愛重新流動
來到戒毒中心後,每當阿志有好的表現、主動幫助的心意,中心職員都會轉告好消息給阿志父母,小到阿志幫忙倒垃圾、維持環境整潔,大到阿志通過課程,寫下感人的心得。接收到好消息的阿志爸媽,漸漸開始有了新的期待,每次來會客時,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。
阿志說:有一次會客時,我突然發現爸爸笑容滿面,以前吸毒的時候我根本不管家人的情緒…我真的很久沒有看到爸爸笑了,那一刻我知道,是因為我改變了,所以我的家人也快樂,我想要我的爸媽永遠快樂,我不要再碰毒了。
家庭的愛是毒癮者戒毒之後堅實的後盾,因此在可能的範圍內,我們都會盡量幫助毒癮者和家人修復關係,這是其他戒毒管道不會去做、不會去管的事情,也是我們的成功率比別的機構還要高的原因。
請和你的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對抗毒癮
請爸爸媽媽記住,你的敵人不是「吸毒闖禍的孩子」,而是控制著孩子的「毒癮」,不要搞錯敵人,打到自己人,搞得兩敗俱傷了!以堅定但溫和的態度提供支持,提升孩子的戒毒意願,才能真正有效解決毒癮問題。
什麼是堅定但溫和的溝通方式?首先:
- 不要給孩子金援,金錢等於毒品,即使是吃飯的一兩千塊,重度毒癮的孩子也會毫不猶豫的拿去買毒來吃,你可以直接買飯、買飲料香菸給他,但不要給他金錢,也不要無節制、無條件的幫孩子償還因吸毒造成的債務。
- 讓孩子知道你是在乎他、愛他的,你可以告訴他:我知道你也受不了這種生活,只要你想戒毒,爸爸媽媽會盡全力幫你。
- 帶他到戒毒中心參觀,當孩子有意願戒毒時,帶著孩子來,讓他和這裡的職員、戒毒學員聊聊天,有時改變就在一念之間,或許能更加堅定他的決心。
最後,請記得我們隨時準備好幫助毒癮家庭,一個犯錯的孩子若能被溫柔的接住,他便有可能重新選擇想要的人生,我們用尊重、傾聽、同理的方式對待學生,讓他打開心房,誠實面對錯誤,讓生活能重新開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