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不是為了養一個吸毒者把孩子拉拔長大:一位母親的告白與轉念
戒毒專線:05-6625500
那天,在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的參訪分享會上,一位媽媽站在眾人面前,有些緊張。她不是專業講者,也沒有準備華麗的稿子,只是想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情說給在場的人聽。
「我看過一部電視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,裡面有一句台詞深深打到我。劇裡的媽媽說:沒有一個父母願意花二十年,去養一個殺人犯。當時我聽了,心裡酸到不行,因為我也是這樣的心情啊!我不是為了養一個吸毒的小孩,才把孩子辛辛苦苦拉拔長大的……」
她停頓了一下,眼眶有點泛紅:「到現在,我都還常常在想,我做錯了什麼?哪個環節出問題了?明明我為家庭付出了一切,為什麼最後會變成這樣?」
台下安靜無聲,許多人默默地流淚。她是一位偉大而盡責的母親,也是我們的戒毒畢業生的家屬。孩子戒毒成功後,媽媽答應我們的邀請,特地坐高鐵到雲林,來分享自己陪伴孩子、幫助孩子戒毒的心路歷程。
心碎的告白:這不是我盼望的模樣
她說,電視劇裡的台詞之所以能打進心坎,是因為那正是她的真實心境。
「我沒有料到我的人生會發生「孩子吸毒」這種事,到現在我都還無法原諒自己,有時候我會想,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小叮噹的時光機,我就可以回到過去,改變任何我能做的事,這樣小孩是不是就不會吸毒了?」
媽媽多年來的付出,在得知孩子吸毒的那一刻,彷彿全被擊碎。那不是她想像中的未來,不是她盼望的「家庭」的模樣。她的自責與無助壓抑在心底,這份心情,同時也是許多毒癮者家屬的心聲,孩子吸毒這件事,在家屬心中造成的陰影和傷痛,比想像中要大得多。
這位媽媽的孩子,小逸的故事
小逸從小天資聰穎,考第一名、讀第一志願,是大家口中「別人家的乖小孩」。但高中叛逆期時和爸爸的一場大吵,小逸奪門而出,從此十年間不再和家人親近、溝通,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。
靠著聰明的頭腦和清晰的口條,他很快就賺大錢,過著順風順水的生活,有房有車有錢的人生,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目標,無聊的日子讓他時常流連聲色場所,進而染上K他命,並且在喪屍菸彈剛進入台灣時就立刻沉淪。
「他長年都在外面,我其實不知道他在做什麼。偶爾回家探望一下,很快又匆匆離開。當時我只覺得,他長大了、有自己的生活,不想被管太多。可我怎麼也沒料到,他背後過的日子,竟是一步一步走向毒品的深淵。」媽媽說。
媽媽回想,有一次孩子回家,整個狀況都不對了,皮膚發黑、說話遲鈍、記憶斷片…她看在眼裡卻什麼也做不了。後來小逸承認自己吸毒,因負債累累搬回家中,但毒癮仍舊如鬼魅般纏著小逸不放。
有一天他居然跟媽媽說:『媽媽,妳跟爸爸不要管我了,就讓我吸毒吸到死掉算了。』」那一刻,媽媽的心真的很痛很痛。但她哭不出來:「我告訴自己,這不是他真心想說的話,這是我的兒子在跟我求救!」
搜尋「戒毒」的瞬間:家屬最痛的掙扎
那天晚上,小逸的媽媽坐在書桌前,把電腦打開,手卻僵在鍵盤上,久久無法落下。
「我真的從來沒想過,自己有一天會坐在電腦前,要搜尋『戒毒』這兩個字。我覺得好丟臉,好痛苦,腦子裡不斷冒出荒唐的念頭:會不會我一打字,全世界都知道我兒子吸毒了?」
那是一種矛盾的心情,明明理智上知道這是不可能的、一定要勇敢求助,但恐懼、羞恥、無助,全都壓在心口,讓她呼吸困難。媽媽坐在電腦前掉眼淚,但最後還是鼓起勇氣搜尋戒毒資訊。螢幕亮起的一瞬間,彷彿象徵著一個母親開始正視現實,也正式踏上了陪伴孩子戒毒的漫長旅程。
轉念的勇氣:不放棄孩子才是解答
這位母親鼓起勇氣,撥打了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的專線。接聽電話的專員耐心傾聽她的心情,並建議她帶著孩子到機構參觀。
小逸的媽媽回憶起第一次踏進機構的那一天,心裡忐忑不安,以為會看到一群兇神惡煞的吸毒者。沒想到迎面而來的,卻是一群態度親切、眼神清澈的學生。這些人並不掩飾過去,反而願意大方分享自己的故事,談起曾經的挫折,也述說如今想要變得更好的決心。
那一刻她心裡受到了極大的震撼:「原來吸毒的人,也可以有這樣積極的樣子!」她發現,這裡的學生沒有被貼上「失敗者」標籤,在正確的環境裡,他們更願意誠實、願意努力。
參觀結束時,她心裡的恐懼慢慢被信心取代。不再只想著「我哪裡做錯了」,而是更堅定地告訴自己:「我要給孩子一個改變的機會。」她選擇相信孩子也能像眼前的這些學生一樣,從絕望中走出來。
孩子還值得再被相信一次
當小逸真正進入那可拿雲林戒毒中心接受課程,媽媽心裡依舊有擔憂,但她選擇相信並等待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職員常常拍攝小逸寫的的上課心得給家長,媽媽慢慢看見孩子的變化。
最讓她感動的,是中心的修復課程,不僅幫小逸自己決定斷絕過去吸毒的朋友,還和爸爸修復關係,願意一起並肩工作。家裡的氛圍逐漸回暖,過去總是爭吵、沉默的家,重新回到能說能笑的狀態。媽媽說:「我看到我的孩子,不只是戒毒成功了,而且他比沒有吸毒之前更好、更快樂。他懂得感恩、反省,也懂得努力。我終於可以帶著笑容,看他一步步往前走。」
戒毒的路不容易,但並非沒有希望。孩子需要一個機會,而父母則需要勇氣去相信、去陪伴。因為愛,才能點燃希望。當父母選擇不放棄,孩子就有可能翻轉人生。